Read more https://0800happy.com/2835/

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

桃竹台三綠道之副線-關新芎環線(關西-燒炭窩)


跟桃園短短的副線不一樣,新竹這段副線可是超級大圈,從關西經新埔、芎林最後在五龍社區接回主線,中間還穿插一條飛沙縱走,另還有一處峨眉湖,這個副線距離加起來竟還可以比主線還要長,一般道路的佔比跟主線一樣也是超過50%以上,這一圈副線的沿路事物,就跟著這篇記錄來瞧瞧吧。

新竹副線是比主線先開跑的,也因為這個行程的關係,來關西那麼多回第一次發現有這麼一座東安古橋,雖然副線起點不在這,當下還是先跑來拍拍照,原本這座橋是要被拆除蓋新的橋樑,後來決定保留並在旁仿照加建另一座成為現在看到的雙車道橋樑。
橋下的牛欄河親水公園整治的相當不錯


一新一舊老少配



從中山路出發從外圍道路接回縣道118,過去也不曾去注意周圍的建築,也是是一趟下來發現整個台3沿線附近有著許多掛有堂號的房屋。
中山路、正義路主副線分叉點

關西國小旁的伯公廟

關西國小也是百年校史的學校,舊名為咸菜棚公學校,民國53年正式更名,這裡也有一處洗衫坑,從國小門口對面有個小階梯下去。
關西洗衫坑,也是一處早期民眾話家常所在

從文昌祠圖書館往南山里方向拍去一片美麗的田園

離開市區後有如進入鄉間小路


這一趟下來才發現一路都有許多的堂號屋舍

重新接回縣118之後,往新埔方向騎,往石光古道,入口在北二高架道下迴轉上山,前半段為一般道路直至石光古道路口的涼亭。
往石光古道

出口為石光國中,石光舊名為石崗子,因當地為多礫石的丘陵地,由平埔足竹塹社衛阿貴帶領客籍佃農來開墾,主要產業為伐樟、種茶與種柑橘。
雖說前一段是一般道路,但太陡了,騎的還比走的慢,牽!

陡上結束看到一間伯公廟

一旁就有一片茶園,底下是車流穿梭的北二高
繼續往石光古道,遇到一座涼亭休息,這邊要左轉,此處也是茶園

都是道路,實際的石光古道還沒到

這條古道為過去石崗子運送農產品至龍潭的重要道路,道路開通後逐漸沒落,經社區發展協會努力爭取經費補助重新整理,設有涼亭、木椅等,為一條健行的好去處。
順路撿了一座小山頭(面頂埔山)

到古道的卵石路徑前為稜線平緩徑,騎的可開心了

中途一座展望臺有著不錯的視野


當時除了丘陵地外,墾戶沿著眼前的河谷平原亦種植稻米


這卵石路徑有古道的味道了

到真正下坡前還有些平緩路徑

這段卵石路徑約有1公里多的距離,古道整體狀況非常良好


後半段陡下扛下來後,也是條挑擔古道,過去的人們為了生活真的相當辛苦

入口處的羅家古厝,而且發現豫章堂這堂號是一路上看到最多的

再次接回118縣道,往新埔鎮前進,過霄裡溪前有一小處環線要去,不過已過中午,先去市區補充一下,再回來走這段環線,飛龍登山步道。
入口處的三聖宮牌坊

三聖宮為蓮華山山腰處一間古剎,而其中有四條古道,分別為進香、採茶、迴龍、戴熙,合稱為蓮華山古道,我在猜我走的只是其中一段迴龍古道,其蓮華山形似飛龍,這又稱飛龍古道或飛龍登山步道。
由此抬車上山


一路爬升至稜線,地圖上的龍尾運動公園

前方的霄裡溪為新埔地區的重要灌溉水源

抬到稜線,現在已經看不出古道的樣貌,但確實成了一條健行的好去處,而到了龍尾後,接下來到龍頭這段路平緩又好走,沿途看到很多好像是軍人訓練場的設施,後來看到陸軍界樁才確定這邊過去是軍事營區,雖然有看到往採茶與戴熙古道的指標,但時間關係,照著軌跡下龍頭端的入口。
龍尾運動場


往龍頭的康莊大道,為輕健行的優質路線

一開始看到這平橫木就聯想到500障礙

一直到看見陸軍界樁前,陸續還看到匍匐前進、壕溝、爬竿等等,當下就在想這裡之前該不會是營區。
簡直是高速公路了

陸軍界樁

龍尾較為人工化,而龍頭這是原始土徑

沒急著離開,到聖宮前廣場吹個風看看新埔風景



回程沒走原路到牌樓,先過三聖橋從另一岸接回118縣道,意思差不多。
遠拍三聖宮,其後方山型有沒像條龍就用點想像力囉

新埔市區,這裡最有名的客家美食不外乎就是粄條,整個市區內大大小小的店面多到數不清,其他還有柿子和柿餅等產業具有名氣,鎮內另一特特有許多的宗祠家廟,為當地望族必建的建築,亦有家法,有約束及制裁個人行為的功用,以及凝聚族人向心力,漢人族群中以客家人為主體。

過去這裡的舊稱為吧哩國,為平埔族打獵的荒地,相較鳳山溪下游及沿海的開發,這裡漢人開墾時間較晚,後來形成市集,而有了新埔之名。
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

為新埔鎮內唯一的日式宿舍,為新埔國小校長的宿舍,後來搬遷後荒廢,後由客委會整修成為新埔宗祠博物館入口站及旅遊資訊中心。
多的不行粄條店面,來這怎能不品嘗一下

客家信仰中心-三山國王廟(廣和宮)

鎮內有眾多的家廟,此為其中之一,劉氏家廟

這裡也有洗衫坑,名字還特別長,螃蟹穴洗衫坑

這處洗衫坑跟其他洗衫坑不同的地方,在於有細小泉水從底部湧出,如同螃蟹不斷吐泡沫,才有了這名稱,一樣的地方,都是洗衣、聚會的場所。

對街的潘氏家屋為配合螃蟹吉穴在屋型設計上也貼近螃蟹外型,寬大不挑高,屋頂採用灰瓦符合螃蟹活體的顏色,屋擠不做燕尾避免與螃蟹穴相剋。
外型和其他家廟相較之下較為不同的潘氏家屋

劉氏家廟旁的小徑

往旱坑是新埔的柿餅產業園區,每年冬季可看見不少曬柿餅的場景,當中又以衛味佳廣為人知,是一處觀光柿餅工廠。

離開新埔往褒忠義民廟,這中途有一處壯觀的古蹟建築與燒炭窩古道。
三級古蹟-劉氏雙堂屋





此屋為粵籍劉延仿大陸故居興建的四合院建築,分有前堂、後堂,雙堂屋之名由此而來,原為雙堂二橫,於日據時期大正七年擴建為六橫九十九間室,格局之大與基本的一堂二橫式相比甚為壯觀,為新埔著名的古厝。

時間關係,至燒炭窩路口做個記錄,返回新埔市區。
燒碳窩周邊田園景觀

關西市區→石光里→飛龍步道→新埔鎮→燒炭窩:26.8k
使用時間:8h半左右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